纺织品摩擦色牢度沾色成因的分析

2021-01-12 11:03:09 347

     湿摩擦过程中,试样表面的纤维毛羽经摩擦作用后容易发生脱落,脱落的纤维经润湿后在往复摩擦中更易发生纠缠,继而形成小球,小球脱落转移到了棉布上,客观上也增加了棉布的沾色。 

       棉布:符合GB/T 3920-2008规定的要求。

  蒸馏水:符合GB/T 3920-2008规定的要求。

  1.2试验设备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机:保持恒定的压力,符合GB/T3921—2008规定的要求。CU-2型纤维显微图像检测分析仪,放大倍数100倍~500倍。天平:精度为0.01 g。

  1.3摩擦牢度试验步骤

  按照标准方法的规定制备好样品,将试样夹持在摩擦台上,然后分别将标准干摩擦布和规定含水率的湿摩擦棉布夹持在摩擦头上,气动机器进行规定次数的往复摩擦。

  1.4显微镜观察试验步骤

  分别剪取圆形沾色区域的棉布样品和试样样品,用哈氏切片器切片然后使用显微图像检测分析仪进行观察拍照。

  1.5试验结果和分析

  使用圆形摩擦头分别对起绒和斜纹织物试样进行摩擦试验,试验棉布沾色(左边是干摩擦,右边是湿摩擦)图片经放大后见图1和图2。从图片上可以发现,湿摩擦沾色情况一般比干摩擦沾色情况严重,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绝大数样品符合这个规律。

  分析原因,主要与以下两点相关

  1)湿摩擦过程中,染料经润湿后更容易发生从试样到棉布之间的迁移(图1);

  2)湿摩擦过程中,试样表面的纤维毛羽经摩擦作用后容易发生脱落,脱落的纤维经润湿后在往复摩擦中更易发生纠缠,继而形成小球,小球脱落转移到了棉布上,客观上也增加了棉布的沾色(图2);

图1

图2

  在探讨摩擦导致沾色的成因的时候,以往更多的倾向认为是染料发生了转移。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对棉布沾色区域进行剪取和显微镜放大观测,分别可以拍摄到沾色区域的微观图像(图3和图4)。从图3中可以发现棉布沾色区域有黑色光滑棒状纤维,由于不是棉纤维(无扁平带状扭转特征),因此它是外来的异性纤维,进一步分析,可以判断异性纤维来自试样。从图3中还可以发现沾色区域的微观显微图像中还存在黑色的颗粒(见红色圆圈),在显微分析过程中发现黑色颗粒可以在载玻片上移动。经分析,这是染料颗粒,也来自试样。

图3

  图4是棉布沾色区域(试样为蓝色斜纹织物)的显微图片,从图4中可以发现,有部分棉纤维为蓝色,由于不是外来的异性纤维,因此,应是被从试样上转移下来的蓝色染料染成了蓝色。这就说明,染料转移也是发生摩擦沾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4

  3结语

  经对试样进行摩擦试验和对沾色区域的微观分析,纺织品经摩擦试验后发生颜色转移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染料发生了转移,尤其是样品经润湿后,染料更容易发生转移,这也是湿摩擦色牢度普遍比干摩擦色牢度差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染料发生了转移,可能对另外一种样品表面的纤维进行上染;也可能难以上染,从而以颗粒状滞留在另一样品的表面。

  二是纤维在摩擦力作用下发生了脱落,从一个样品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样品之上。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差,有可能受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因素为主,如染料转移和上染为主。综上所述,提高纺织品的耐摩擦色牢度,首先要着力提高纺织品染色的固色程度;另外要对纺织品表面的浮色进行充分的洗涤;最后,纱线表面毛羽应牢固不易脱落。


本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0769-89385855